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

常德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对市八届人大二次会议108号建议的回复

2023-05-22 10:47 来源:常德市科学技术局
阅读次数:
字号:【

刘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产学研项目”落地的建议》收悉。现提出如下回复:

一、积极助企引才

实施专技人才增量计划。采取集中考聘、校园招聘、线上招聘、项目合作、兼职招聘等多种引才方式,为全市600多家重点企事业单位引进1500多名专技人才,发放引才补贴约1300万元。出台创新平台和研发投入“双倍增”三年行动方案、引进外国人才奖补办法,指导3家科研团队成功申报省级科技创新创业团队,新建1家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评选10名“小荷”人才。实施技能人才培强计划。召开全市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建设推进会议,表彰10名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领衔人。举办全市首届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班。积极开展“送训入园”活动,有序组织技术专家进入园区企业给产业工人授课,举办技能工人短训班28期,培训产业工人1200余人。

一是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022,全市共举办招聘活动268场,参加单位1.03万家,提供岗位35.9万个,登录进场求职人员14.95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4.95万余人。二是带领园区企业赴高校引才。5月13日,联合湖南文理学院等单位举办供需见面会,160家单位参加,提供岗位4000余个。4-5月,组织常德企业21家,赴湖南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长沙学院、湖南工程学院引才,提供岗位472个,达成意向89人。三是服务全市150家重点用工企业。开展省、市重点用工服务企业保障监测工作,通过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帮助企业招工引才,缓解企业用工压力。截止目前,累计为重点企业招工8000余人。

二、我市出台的人才政策

为了更好吸引各地人才来常干事创业,2019年,我市出台了《关于大力引进优秀人才服务开放强市产业立市的实施意见》(常办发〔2019〕2号),面向产业精英人才、“三高”人才和职业经理人等优秀人才抛出“重磅红利”,9部门出台了实施细则。2022年,我市出台了《常德市关于打造人才聚集高地的若干措施》(常人才发〔2022〕2号)和《关于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奖励突出贡献人才的实施意见》(常人才发〔2022〕3号),与原有人才政策相比,进一步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一是降低了人才补贴发放门槛,对企业新引进的全日制专科生和中级工都可以申请工作和生活补贴。二是建立了职称、技能等级提升奖励制度,对企业新获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的职工,分别一次性给予每人1万元、5000元奖励;新获得高级技师、技师职业资格证或技能等级证的职工,分别一次性给予每人5000元、2000元奖励;对企业新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及相当层次奖项的高技能人才,一次性给予每人10万元奖励。三是实行以企业实缴主体税收、产业项目新增设备投资额、企业上市融资额、企业创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数量等经济指标作为企业推荐我市“突出贡献人才”名额的主要依据。对获评的“突出贡献人才”,每人一次性发放20万元资金。四是对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发放“常德人才绿卡”,凭卡可享受住房保障、定期体检、休假疗养、配备就医服务联络员、市内三甲医院就医绿色通道、子女入学绿色通道、职称评定同等条件下优先、配偶对等相适安置工作、市内机场和高铁站点VIP通道等多项优质服务。五是全市同步开设16个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实现“一窗受理、集中办理、专员服务、全程跟踪”的人才服务模式。2022年,我市评选“突出贡献人才”61名,发放人才绿卡975张。累计发放工作和生活补贴1124.8万元,发放购房补贴61万。五是组织开展全市首届先进制造业突出贡献人才评选表彰活动,61个人才推荐名额全部给予在税收贡献、产业投资、上市融资、科技创新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24家企业。实施分类评价。出台《常德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实施办法》《常德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目录》,组织开展全市首批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975名来自全市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不同类别的优秀人才成功入选全市首批高层次人才。优化人才计划。认真收集整理全市各级各单位开展人才评选项目的“家底”,出台《市级人才计划优化整合实施方案》,对全市现有的53个人才评选项目进行了科学整合,形成了“1计划+10子项目”的市级人才计划体系。六是注重政治吸纳。积极开展领导联系服务专家活动,34名市“四大家”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联系专家人才,市委人才办召开2次人才工作座谈会,举办4期“人才新政”业务知识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做好专家人才思想政治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拓展服务项目。启动市本级人才驿站和人才公寓建设,新建2个高层次人才休假疗养基地,指定3家三甲医院开辟高层次人才体检就医“绿色通道”,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长沙高铁站、常德桃花源机场、常德高铁站设立高层次人才出行绿色通道,确定5个高层次人才自主消费享受折扣服务商家。浓厚爱才氛围。隆重表彰61名突出贡献人才及975名高层次人才,发放奖金1200多万、常德人才绿卡1036张。中联恒通研发人员社保缴纳在长沙,根据《长沙市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的若干措施》(长发〔2017〕10号),可享受长沙市人才补贴政策。

4月19日,市委人才办收到《常德科技局人大108号建议回复现场沟通交流备忘录》后,认真对照《备忘录》中企业请求解决的主要问题,梳理研究相关人才政策,并积极与企业以及高新区对接,进一步了解企业请求和相关情况。4月21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公务员局局长(兼)、市委人才办主任唐海芳,带领市委人才办相关同志,到中联恒通机械有限公司调研座谈,了解相关情况,并当场答复:若企业在长沙分公司无独立法人和独立财务,仅在长沙独立开设社保账户,在长沙分公司工作的科研人员若与常德总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由常德总公司发放工资,并在常德缴纳个税,在长沙未享受人才优惠政策,符合常德人才政策条件的,可享受常德相应的人才工作、生活补贴政策,若在常德购房则可享受相应购房政策。目前,市委人才办已通知企业梳理提供符合相应人才政策的科研人员名册、劳动合同、工资发放流水、个税缴纳证明以及申请享受人才政策报告。下一步,市委人才办将严格按程序、按要求做好审核认定、政策兑现等工作,并积极为企业、为人才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三、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市科技局为聚力打好科技创新攻坚仗,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解决一批“卡脖子”难题,转化一批高价值成果,于2023年2月出台了《常德市打好科技创新攻坚仗工作方案》。围绕“4+4”产业,常态化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需求征集,形成技术清单,强化顶层设计和项目凝练,全链条、体系化、有重点布局科技创新项目,重点实施“十大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项目”和一批“卡脖子”技术攻关及产业化项目,突破制造装备、基础零部件、航空材料、医药原料、新型显示等核心技术,开发一批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技术、新产品。加快推进氢能利用及高压气态储运关键技术、石墨烯及高性能特种复合材料开发技术、高端智能工程装备制造及核心零部件技术、高比能动力电池关键材料核心技术、航空用钛合金材料及紧固件关键技术、中联恒通某平台预制研制一体化技术、地屈孕酮原材料颠覆性技术、航空用高速燃油泵技术、动物胆资源综合开发技术、南方智能化绿色化农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等“十大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项目”建设。加速推进研发成果转化。支持企业出题、院校攻关,鼓励高校院所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2022年市科技局指导企业申报研发投入奖补,为180家企业争取奖补资金3967.33万元。大幅增加高新技术企业补助资金,为高企发放奖补资金1680万元。组织推荐了40家企业参加全省创新创业大赛,共有17家企业获奖,其中宝特瑞能获省级二等奖1项,中泰特种装备获国家优秀奖。对获得晋级资格并参加了行业半决赛的参赛项目,给予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支持。支持额度为每个项目2万元。双创赛事企业获2022年度常德市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引导项目立项9个,支持项目资金130万,贷款授信企业数量19家,贷款总额5016万元.推进本土科技企业孵化,全市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11家,拥有在孵企业419家,毕业企业106家。全面升级金融服务。在全省首批开展知识价值信用贷风险补偿改革,建立实际入池资金3500万元,风险池资金市、县联动,全市覆盖。7月14日举办了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首批签约仪式,1-11月,共发放科技贷款4.4亿元,其中94家科技型企业获得知识价值信用贷款2.9亿元,45家企业获得科技担保贷款1.5亿元。瑭桥科技、大度新材料等一批科技型企业获得无抵押无担保的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解决了原材料上涨、担保抵押达限、流动资金不足的困难,研发投入稳步增加,经营收入逆势上涨。常德市目前拥有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01家。为了加强企业与高校合作,我市大力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含协作研发中心、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目前,我市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2022年更名为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3个,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2个。

市科技局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培育创新创业主体,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支持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与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常德市科学技术局于2022年7月21日出台了《常德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办法里明确有:

(一)科技攻关项目

主要支持科技重大项目、技术研发项目、技术创新引导项目和省市自然科学联合基金项目,每年筛选“十大技术攻关项目”予以重点支持。

1.科技重大项目。

对承担或参与的国家、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科技重大项目)、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企业或单位,视国家、省财政实际到位资金和市本级财力情况给予一定配套支持。

重点围绕制约“四大千亿产业”和“四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需求,采取有限目标、动态调整、滚动支持方式,先期立项,资助资金在中期评估通过或到期验收合格后拨付。对部分解决进口替代技术、“卡脖子”技术等问题,且市内研发单位无法独立承担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实行“揭榜挂帅”机制。科技重大项目实施期一般不超过三年,市本级和市辖区支持额度原则上不超过300万元/项;省直管县同一年度支持(含新增和滚动)项目原则上不超过1项。首次拨付资金不超过支持总额的1/3。按照财源建设“三挂钩”政策要求,在立项后2年内应实施产业化,项目在实施期累计新增税收应大于专项资金支持总额(税收贡献小但公益性强的产业化项目除外),否则停止支持。

2.技术研发项目。主要支持围绕“四大千亿产业”“四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提升开展的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应用及产业化项目。支持标准结合项目研发投入、评审结果和经济社会贡献度等确定,资助金额不超过20万元/项。

3.技术创新引导项目。主要支持社会发展和农业农村领域科技创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科学普及等项目。资助金额不超过5万元/项。

4.省市自然科学联合基金项目。主要支持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市内企业围绕产业发展而开展的基础(应用)研究类项目,资助标准由省市联合确定。

(二)创新平台与创新主体补助项目

主要补助研发和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主体等。

1.获批国家级、省级科技研发平台的,分别补助300万元/家、30万元/家;国家级研发平台在常德建立分支机构或中试、产业化基地的,补助50万元/家。对新获批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分别补助100万元/家、20万元/家;获批国家级、省级其他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分别补助30万元/家、10万元/家。获批市级研发平台和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的,建设期满评估(评价)为优秀(不超过总量的1/3)的给予适当补助,该项年度补助总额不超过100万元。

2.首次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补助10万元/家;再次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补助5万元/家。首次纳统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非企业单位并有年度研发投入数据的,补助5万元/家。

3.对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研发项目立项计划、研发辅助账、执行国家统计规范的单位,根据发展潜力、市场前景、上下游“吸附力”等因素,对年度研发投入1000万元(含)以上,或年度研发投入首次“破零”的单位,按其增量的一定比例给予差异化补助。补助总额不超过200万元。

(三)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主要支持“大院大所大企”合作项目、技术交易项目和国省科技奖励项目等。

1.对与重点高校或“大院大所大企”合作的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项目,根据项目研发投入、技术交易额度和经济效益等情况,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确定资助或补助标准。

2.对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单位,按合作实际交易额给予不超过2%的补助,单项补助最高不超过10万元;对开展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服务的科技服务机构,按不高于其促成登记额的0.1‰给予补助,每家补助最高不超过10万元。年度补助总额不超过100万元。

3.对获国家、省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分别按不超过1:1、1:0.5的比例配套补助。年度补助总额不超过50万元。

(四)科技人才补助项目

主要补助科技创新团队、科技特派员和外国人才等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1.认定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的,一次性补助20万元/个。

2.市级科技特派员选派对象,视年度绩效评价(考核)情况给予适当补助,年度补助总额不超过200万元。

3.对引进在常德工作的外国专业技术人才(A类)的工业企业,按年度补助5万元/人,其他单位的按年度补助3万元/人;(B类)的单位,按年度补助1万元/人。

知识产权专利奖励:通过PCT(专利合作条约)途径且经过实质审查获得国外授权的发明专利,按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G20国家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最高不超过2万元/件、其他国家(地区)最高不超过1万元/件标准予以奖励。有关国家(地区)对发明专利申请不进行实质审查的不予支持。经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上市后备企业等,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属于高价值专利且已转化运用于生产实际的,按1万元/件标准予以奖励。对新认定和通过复核验收的国家级和省级示范、试点类项目,上级未给予资金资助或奖励的,视情况给予一次性奖励,国家级不超过20万元,省级不超过10万元。对获评中国专利奖的单位,金奖奖励30万元,银奖奖励20万元,优秀奖奖励10万元;对获评湖南专利奖的单位,特等奖奖励20万元,一等奖奖励10万元,二等奖奖励5万元,三等奖奖励3万元。国家、省已给予资金奖励的,市本级可不重复奖励。重点扶持知识产权强链护链补链、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培育、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等创造类项目,每个项目最高资助30万元。

四、下步工作打算

1.着力转化科技创新成果

建立完善“两库”。建立企业技术需求信息库、高校院所高价值创新成果库,推动技术需求和科技成果的精准匹配。加强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常德分市场、常德-西安交大协同创新院建设,提升配套服务水平,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一张网”成果转化机制。组织产学研合作对接。精准对接大院大所和常德籍院士专家,加快与中南大学、西安交大等大院大所项目合作及创新平台共建。举办产业链、园区、高校等系列科技成果转化专场活动4次以上,汇聚省内外技术成果、创新人才、科技金融等要素资源,打造常德特色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品牌。三是加快项目落地转化。市县联动,围绕我市新材料产业等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开展科技招商活动,紧盯高校院所已完成中试、进入市场的技术成果项目,招引一批“技术精、落地快、后劲足”的科技项目来常落地转化,做好成果转化项目配套服务保障。深化产学研合作。支持高校、医院与省自然科学基金建立联合基金,配套支持建设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举办产业链、园区、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专场活动,鼓励企业对接省内外名校院所开展技术合作,持续深入推进本地高校服务本地产业活动。建立企业技术需求库和校院高价值科技成果库,推动技术成果精准对接。推进重点产业与中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协同创新,发挥共建示范作用,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50项以上

2.着力引培科技创新人才

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对接省“三尖”人才计划,对接加入“智汇潇湘”人才活动品牌,积极申报省创新人才、创新团队项目,培育1-2名国、省科技领军人才,培育3-5个企业科技创新团队。针对性走访部分常德籍院士,以院士为纽带,实行靶向引才、专家荐才、柔性引才,引进高层次产业人才。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完善科技专家服务团和农村、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强化基层创新人才支撑。围绕农业科技特派员赋能水稻、油菜、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建立特派员示范基地10个以上,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农业特派员专业优势,打造乡村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加大青年人才培育支持力度。扩大青年人才项目支持规模,鼓励科研项目团队吸纳更多青年人才参与。开展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创新对青年科技人才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建立健全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研究创新的绩效评价制度,培育评选10名青年科技创新人才。

3.实施政策落地行动

着力抓好领导干部联系慰问专家、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智汇潇湘”品牌人才活动、“小荷”人才计划、兑现各类人才政策补贴等重点工作,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人才工作体系。

4.实施校企合作行动

聚焦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和骨干企业用人需求,动态调整在常本专科院校学科专业设置,每年开设一批定向培养班、联合培养班,评聘一批本地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在常本专科院校兼职教师,在本地企业新建一批高校实训基地,为本地企业源源不断输送各类优秀人才。

5.实施服务升级行动

重点解决好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配偶就业、家人就医等急难愁盼问题,抓紧改善人才交通出行条件,加快推进市本级人才公寓、人才驿站建设,迅速启动“智慧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功能优化升级工作,让广大人才在常德舒心生活、顺心工作、安心发展。


常德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5月22日    


签 发 人:戴林军                 联 系 人:刘伏玻

联系单位:常德市科学技术局          联系电话:7256561


归档时间:2024-03-25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