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刚《旗帜》刊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决胜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
2020年第2期《旗帜》杂志刊登了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同志署名文章《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决胜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全文如下: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重要内容。2020年是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目标的收官之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胜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对于支撑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理论升华和智慧结晶,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打赢三大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等作出重要部署,强调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两个轮子,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需要重点把握以下方面:一是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科技创新各环节各方面;二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优化政府科技行政管理职能,更好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三是突出源头创新和应用导向,改革科研组织体系,健全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制机制;四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五是遵循科技创新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六是健全国家治理的科技支撑机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优化治理方式、提升治理效能,强化社会治理、公共安全等工作的科技支撑。
深刻理解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最核心、最关键、最可持续的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实现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部形势更加复杂多变,风险挑战显著增加。要充分研判形势,把握方向,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
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引发国际格局和治理体系重构的核心变量。作为第一生产力,科技的革命是导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层面世界格局演变的最根本动力。全球正面临自二战以来最大一轮国际秩序深刻调整,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力量对比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全球创新版图逐步向多中心发展,科技创新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既是压力也是一种动力,会倒逼我国技术升级、产品升级、产业升级。我们要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主动作为,把这一风险挑战转化为科技发展的重大机遇。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正在引发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全球科技创新进入高度密集活跃期,从微观到宏观各层次各领域的技术都在加速突破,新方法新手段不断涌现。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不断融合,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脑科学、基因编辑等新兴技术加速迭代。科技的渗透性、扩散性、颠覆性特征,正在对全球产业体系、经济发展方式、伦理规范、治理规则等产生深刻影响。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对科技创新提出全方位的迫切需求。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向高收入阶段迈进,需求结构将发生重大调整,亟须依靠科技创新为“平衡”和“充分”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同时,应对人口老龄化、防治重大传染病疫情等也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果不能在科技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就难以有效保障国家安全。
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已具备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和知识产出国,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从2012年的世界第20位上升到2019年的第15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已达2.19%,高于欧盟15国平均水平。尽管仍然存在原始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转、作风学风建设亟须加强等问题,但我国已稳步走上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路径,已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大国。
扎实跨好承前启后关键一步,打好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收官战
2020年,全国科技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为目标,以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为主线,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统筹谋划近中远期科技发展,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治理能力。
统筹推进研发任务部署,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基础研究。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着力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同时重视打造长板。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引领支撑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强“从0到1”的基础研究。强化目标导向和应用驱动,健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科学问题凝练机制。完善对高校、科研院所、科学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拓展多元化投入渠道,激励地方、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编制发布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形成近中远期的系统布局。一体化推进新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技术预测和文本编制。聚焦国家发展大局和现代化建设重大需求,提出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重大思路、重大任务和改革举措。紧紧围绕“十四五”期间国际竞争新形势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加强战略研究,形成“十四五”科技创新的思路目标,兼顾近期紧迫需求和长远发展提出一批重大科技任务,完成规划文本起草。
优化科技创新基地布局,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按照中央决策部署,推进国家实验室组建工作,稳步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在需求紧迫、缺少布局的领域方向新建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启动建设一批综合类、领域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围绕国家在重点领域和重大区域战略部署加快布局,强化对技术创新重大需求的支撑。加强国家平台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完善科学数据资源汇集管理和开放共享服务政策与机制。
大力发展民生科技,为创造美好生活提供支撑。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蓝色粮仓、七大农作物育种等研发,补齐农业科技短板;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入开展科技扶贫。加强健康中国科技支撑,支撑打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力开展科学防治和科研攻关;加强重大疾病防治技术研发,充分发挥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作用,开展高水平临床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聚焦污染防治攻坚,推动大气、水、土壤、化学品风险防控等领域科技创新,推动先进绿色技术转移转化;全面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布局国家级绿色技术创新综合示范区。推动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研发,促进信息等技术在综合应急、社会安全等领域深度应用,支撑平安中国建设。
优化区域创新布局,促进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创新高地的主引擎作用,继续推动北京、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G60科创走廊建设。强化中央和地方协同落实重大任务,研究提出科技创新支撑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重大区域战略实施的举措。深化东西部科技合作,推动解决东西部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强国家自创区和高新区系统谋划,加强国家高新区在中西部地区布局,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创新引领能力。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快培育高水平人才队伍。加强国内外人才政策的统筹,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把人才培养作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实施和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人才、项目、基地的一体化部署。设立科技专业骨干培训计划。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
加强作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生态。以作风学风建设为抓手,推动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扭转科技界存在的不良风气。强化工作协同,构建部门、地方纵横联动的监督体系,实现监督检查环环相扣、闭环运行。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开展违规失信案件的警示教育。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加快推进科技进步法修改,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制定新时代加强科学技术普及若干意见,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提高政府公共科普服务能力。
深化创新开放合作,融入全球网络。完善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机制,探索和完善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创新对话与研发合作机制,深化中外科技人文交流工作。通过部长级会议等方式,推动清洁能源、北极科学等多边合作,落实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积极推进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和技术转移4项行动。牵头组织和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来源:《旗帜》杂志 作者: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